第(2/3)页 打补丁的被褥、棉衣棉鞋、包袱箱子,还有用布包装着的吃饭家伙,另外有些人还用尿素袋子装了一袋子的玉米饼子。 怀揣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和对新工作的期待,他们在公社干部的欢送下,坐上了开往海滨市的卡车。 也是开往未来的开车。 钱进这边也看到了未来,建筑大队在政策破冰和严格程序下终于诞生了,现在又终于拥有了坚实的技术骨架。 卡车驶过坑洼的土路,驶上平坦的柏油马路。 路两边逐渐出现成排的砖瓦房、苏式风格的办公楼、冒着白烟的工厂烟囱,夜幕降临,更有路灯亮起来…… 这一切对常年生活在农村的匠人们来说,既陌生又新奇。 他们扒着车帮,贪婪地看着窗外的景象,脸上写满了兴奋。 此时倒是没有什么忐忑或者紧张了。 毕竟不是一个人进城,是一群乡亲进城,而且前面还有钱进的越野车带队。 马从力在车上搞怪的喊了一声:“咱这像不像军车?军官坐小车在前面领路,咱当兵的在后面塞了满满一车?” “没有枪啊。” “但家伙什可不少,还有被褥干粮咧……” 卡车最终停在了培训学校。 里面有宿舍有床铺。 匠人们有些拘谨地跳下车,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环境。 钱进提前打电话安排了徐卫东带着一些队员过来帮忙分宿舍。 他则带人去打开了杂物间,里面被褥和福利品够多,是他以前买了拿出来为了大部队准备的东西。 学校宿舍很简陋,但干净整洁。 红砖地面,白灰墙面。 每间房约20平米,靠墙放满了上下铺的木架子床,全是实木质地,绝对结实,宿舍只在中间留出个过道。 床上铺着崭新的草席,墙上钉着几排挂衣钩。 虽然拥挤,但比他们想象中农村大通铺强多了! “这床崭新啊,嘿,松木床啊,真结实!” “诶爹啊,你住我下面,你腿脚不方便了别爬上去了……” “这地方比咱家强多了,咱现在也住上带电灯的屋子了……”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有电灯了……” 钱进回来说道:“也有电话,就在前面的校长办公室里,谁家里有急事,那就给公社打电话。” 匠人们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等他们安顿好行李,钱进把大家召集到宿舍前的空地上: “同志们,进了城,就是建筑大队的人了,大队不会亏待大家!” “还是那句话,我钱进许诺的东西呢,一定会做到,但是!” “我钱进提出的要求,你们也必须得做到,否则别怪我不讲情面往后清人!” “好了,大家舟车劳顿了一路,今天不强调太多事了,就是一个别打架、别随地乱小便也别随地吐痰,行吧?” 众人七嘴八舌的喊: “准行。” “谁那么干谁是狗。” 钱进点点头,招呼他们去杂物间:“走了,跟我去发福利品。” 徐卫东带领的工作人员开始有条不紊地往外分发。 全是好东西,徐卫东看的都眼馋:“钱老大你从哪里弄的这么多睡袋啊?真好,给我也弄一个呗。” 钱进斜睨他:“你也要过来住?你也要进建筑队去干活?你也准备风餐露宿?” 徐卫东想了想。 还是放不下即将进入家里的娇妻。 卷成团的保暖睡袋确实是好东西,农民们压根没见过这东西,还是有几个退伍兵匠人打开后搞清楚了: “噢,这是睡袋啊,我当兵那会听当官的说,美帝国那些少爷兵就用这个,老好了……” “绝对好,真厚实,真暖和,你们摸摸,多软化,是不是?” “真发给咱啊?扣不扣工资啊?这东西,多好啊,崭新啊,咱这辈子还没用上这崭新的被褥呢,这下子可好,一来来一套!” 捧着厚实崭新的棉睡袋,好些人还搞不清楚这东西怎么用: “到底是被子还是褥子?怎么跟个棉布袋子似的?” 懂行的匠人教导同伴:“打开,整个人钻进去……” “噢,明白了,就像是自己滚了个被窝!”匠人们这才恍然大悟。 钱进还给配了暖水袋。 这是普通的深红色橡胶暖水袋,属于经典款了,带螺旋盖,从九十年代开始比较常见,但在1981年绝对是高档货,冬天在百货大楼能占据C位,在农村罕见。 农村晚上要取暖,基本上就是人手一个挂吊水的瓶子。 “晚上灌上热水,塞被窝里,暖和一晚上。”突击队队员示范着,同时补充,“一定小心别被烫伤啊,这东西可热乎。” 匠人们拿到后轮流看,看稀罕。 带栽绒领子的棉服又暖和又干练,裤子是厚棉裤,二者是一套,上面都印着“劳动光荣”四个大字。 另外保暖防滑水靴、带护耳的棉帽子,统统是一人一套。 甚至钱进还给他们准备了洗漱用品: 一个印着红双喜的搪瓷脸盆,一个同款搪瓷茶缸,一条白毛巾,一块灯塔肥皂,一支中华牙膏,一把牙刷。 这就不是商城出品了,都是钱进通过关系采购的。 他冲一行人吆喝说:“都得注意卫生啊,在城里不比乡下,必须得把个人卫生搞好了。” “洗脸刷牙洗头,这都是每天必须的事!” 马从力问道:“啊?每天还得洗头啊?这大冷天不得吹感冒了?” 马从风从后面踹他一脚:“就你娇贵。” 钱进说道:“在屋里擦干头发,出门戴上棉帽子,这怎么会感冒?” 其他匠人纷纷点头:“对对对。” “钱指挥怎么说咱就怎么做。” “以后可别叫钱指挥了,叫钱总,钱总队!” 现在钱进说什么,他们都说好都说对。 因为给的太多了,太好了! 匠人们看着手里捧着的这些福利品,一样样崭新实用,是农村结婚都见不到的好东西,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尤其是从帽子到鞋子配了一身,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穿过这么厚实、这么新的衣服。 而且这还是工作服。 对于农民来说,跟城里端铁饭碗的工人一样能够有一身所谓的工作服,这可太骄傲了。 放在21世纪,就是一身飞行员防静电服也比不上! 甄家爷们凑在一起心花怒放。 多数人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马棚子默默地把棉帽子戴在头上,护耳放下来,一股暖意瞬间包裹了耳朵,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福利品发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钱进让人推过来平板车,上面盖着帆布。 “掀开!” 徐卫东一声令下。 帆布掀开。 下面整整齐齐码放着崭新的工具,并且都按照工种进行了分类摆放。 木工组那边,崭新的框锯,大锯、小锯齐全,刨子一溜好几个。 甄大鹰拿起来比划着说:“长刨、中刨、短刨——师傅,这是什么啊?” “那叫线刨,真全乎啊。”甄开来赞叹。 他拿起一套凿子看。 平口、斜口、圆口、半圆口,洋洋洒洒一套十来个呢。 其他至于斧头、木工锤、墨斗、角尺、卷尺…… 琳琅满目,型号尺寸非常齐全。 瓦工组的家伙也多,铮亮的瓦刀分为大小号、抹子、压子、灰板、线坠、靠尺、砖夹子…… 马从风拿起一根两米长的靠尺很震惊:“城里人的家伙什就是好啊,大力你赶紧看看,这家伙,嘿,铁的!” “这叫铝合金。”马棚子说,“不是铁,它更轻快但一样结实耐用。” 马从风恍然的点点头。 他伸手试了试,笑道:“是更轻快。” 此外还有大锤、钢钎、撬棍、洋镐、铁锹等重工具。 甚至钱进还准备了管钳、扳手、螺丝刀、电工刀、测电笔等。 总之,建筑工程队的基础拉起来了。 马从力抹着鼻子上来问:“钱总,这东西都是?” “都是给大家伙准备的,”钱进大声说,“是建筑大队配发给你们的,是你们吃饭的家伙,然后不是公用啊,大家按照小组分一套,小组内共用。” “所以大家要爱惜,要保管好,这东西不是随便能买到的,都是咱市府为了支持咱们建筑大队工作特批的,一个萝卜一个坑……” 匠人们沸腾了。 他们像孩子看到心爱的玩具一样,呼啦一下围了上去研究起来: “这刨子好,真轻,钢口真好!” “师傅你看这个瓦刀,多厚实!你试试,趁手不?” “这是水平尺?师傅,这是不是你说的水平尺啊?你看看这里面带气泡,噢,就是用这个气泡看看水平不水平?” “乖乖,这辈子没用过这么好的家伙事儿,政府真好……” 沉默寡言的马棚子一直对那2米长的铝合金靠尺爱不释手,有了它,砌墙找平就方便多了。 夜色越来越深,寒风渐起。 钱进监督,让匠人们分组选了组长,又在组长里选了队长,然后出来领了各自组里的家伙。 人民食堂的周一行赶到,问钱进:“钱总,什么时候开饭?” 匠人们早就饿的前腹贴后背了,一直等着这句话呢。 钱进说道:“现在就开饭吧,各自回宿舍吃饭——还是那句话,注意卫生啊。” “马从力,你去烧点开水,待会刷碗洗筷子用。” 马从力大大咧咧的说:“嗨,钱总你别浪费热水了,俺庄户人没那么金贵,就用凉水洗行了。” 钱进说道:“你不懂咱这里的菜,菜里油水多,冷水洗不干净。” 马从力笑了起来:“钱总,是你不懂俺庄户孙,嘿嘿,你看着吧,碗里留不下油水!” 队长们组织人手,上百号匠人们拿着新发的搪瓷碗和茶缸开始排队。 装载着大保温桶的三轮自行车被推过来,盖子打开,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前面的人探头一看,激动的说:“猪肉炖粉条,我看见猪肉了,那么老大块……” “是,五花肉,我看见了,真肥呀……” 打饭的队员用大勺子在里面使劲搅和,力求菜肉粉条匀称。 钱进点点头,一大勺油汪汪的白菜猪肉炖粉条被倒入了搪瓷缸里。 主食是馒头,白面和玉米面混合蒸出来的大馒头。 馒头暄软,汉子们看到后眼睛都亮了。 但真正馋人的还是大师傅炖出来的猪肉白菜炖粉条。 那肥瘦相间的猪肉片是晶莹剔透,吸饱了汤汁的白菜软烂可口,粉条滑溜油香,香气扑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