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盘马弯弓(上)-《理想年代》
第(2/3)页
话说胡景伊虽以向袁世凯效忠为代价,得取代尹昌衡而为四川都督,但老袁终究信不过这种倒戈成性的地头蛇。
于是老袁便派替胡景伊走门路的老熟人,湖北武备学堂出身,时任参谋次长的陈宦出任四川军务会办。这陈宦虽系湖北人,但他此前曾协助川督锡良办过四川武备学堂,后又随锡良前往云南筹建新军,所以川、滇两省军界多有他的学生故旧。
甫待陈宦行抵重庆,老袁即任陈为成武将军兼四川巡按使,并调胡景伊入京叙职――四川政权就这样变戏法般地,在北洋武力的胁迫下,完成了转变。
老袁以他镇抚西南,在人事安排上亦算妥当,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陈宦入川后,即秉承袁世凯之意,对川军大加调整裁撤整编。
川军原有五个师,其中第一师是原清末四川新军第十七镇的老底子;第二师是收编的“同志军”;第三师是收编的旧巡防军溃散部队;第四师是以刘存厚所率云南“援川”军留川人员和保定等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组建的全新部队。这四个师均是尹昌衡时代扩编的,从属于尹昌衡―胡景伊系统。其中第一、四两师人员纯正,军事素质较好。而第五师则是个另类,这是原重庆蜀军政府的家底,政治上从属于国民党。不过熊克武的第五师因反袁起义被打垮。
此时,川军各部在名义上虽服从于袁世凯、陈宦,但双方矛盾甚深。
袁世凯为了对付鄂区,把川军4个师约6万人,布防于秦岭、汉中、川北一带,以北面作重点进攻的方向。
以第二混成旅钟体道(四川武备转陆大)部,控制于巴东一带,作为西南防守的前进阵地。
另外以新编的第一混成旅黄鹄举(四川武备)部,控制于巫山、万县之线,屏障川东北,其余兵力则散布于川滇黔各地。
显然,袁世凯把重点布防在川北。
既然敌人兵力的重点布防在川北,我们可以用第十八兵团多次对秦岭之敌发起佯攻,这样不但吸引了陈宦的兵力,而且也吸引了袁世凯的注意力,误认为我们的主攻方向是在川北,因而在川南、滇、黔方向,敌人的兵力相对空虚。
于是,就可以以假对真,避实就虚,绕开敌人的主力部队,直插敌人后部退路,首先关住大门,然后再关起门来打狗。”
李想频频点头。
李西屏做出补充,指着地图解说道:“进军西南的部署是:杨帆兵团,一部,由湖南直趋贵州,然后插入川南;一部,则向湘西进击,然后插入川东;刘经兵团,由北向川西压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