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史诗征途-《理想年代》


    第(2/3)页

    ……

    加强连翻阅昆仑山与进藏的先遣连,在藏北羌塘高原改则区的扎麻门巴胜利会师。

    在这次前所未有、一切未知的远征中,尽管山高氧低、艰险重重,但先遣连官兵凭着铁的意志和作风,向极限发起一次次挑战和冲锋,战友们个个脸色黝黑、浮肿,但两眼都透着睿智的光芒。他们有的冻掉了手指,有两个同志竟失去了耳朵……

    两支部队开了一个盛大的联欢会。

    炊事员开始张罗大餐,一小瓶汽油混合牦牛粪作燃料,用放大镜引燃白磷生出火来,上面架起特别准备的压力锅。

    “兄弟,”一个先遣连的老兵操着浓浓的土耳扈特蒙古口音说道:“到了藏北,这并不意味着艰苦行程的走完,而是真正战斗的开始。”

    “达山界板都翻过来了,还有什么比翻阅达山界板艰苦的?”这个大兵从高压锅里捞出一块煮烂的野驴肉,呼噜呼噜的大吃起来。

    “你知道什么?”老兵缺了一根手指,依然飞快的夹起一块烂驴肉。“你对这里的敌情、社情、风土人情一点都不了解,对这里的气候、地形、道路也不掌握,今后要在这远离领导的新区站住脚、扎下根,光复**的任务刚刚开始啊。”

    “你们见到藏民了没?”

    “见到了。找的好辛苦。”

    “唔?”嘴里塞满烂驴肉,含糊不清的吱一声。

    “藏北人烟稀少,当初寻找藏民遇到了很大困难。一次,副连长带领一个侦察分队,翻雪山、涉冰河,四处寻找藏民。”先遣连老兵回忆起那一段记忆,无限感慨的停下抢食。

    “……骆驼蹄子磨出了血,我们用破布包起来,带的干粮吃完了,我们打猎充饥,就这样不停步地在野外跑了15天,也没有见到藏民的影了。其他几个分队也是吃了不少苦,跑了不少路,还是没有找到一户藏民。

    后来,终于在一个叫多木的地方发现了两个藏民和四个小孩,副连长和战友,急忙上前和藏民见面,结果使藏民吃了一惊,丢下羊群,慌忙向山上跑去。彭清云知道这是藏民对我们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再往前追赶的。他一面派人将跑散的羊群收拢在一起,一面让我们几个新疆少数民族兄弟用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几种语言向藏民喊话,这时藏民停了下来,朝分队架起了叉子枪,副连长向前走,藏民就向后退;副连长停下,藏民也停下,就这样,一个上午我们一直保持着一段距离。

    连长接到副连长报告,立即带上翻译飞马赶来。他知道由于清政府压迫他们太狠,造成了民族隔阂,藏民首次见到我军产生恐惧心理是自然的。现在他们手里拿着枪,万一发生冲突,将会对今后的工作造成不良后果。连长赶到现场,看到双方仍然处于对峙状态。便命令部队放下武器,自己带着翻译,手捧哈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