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国民捐-《理想年代》


    第(1/3)页

    武昌,红楼

    李想的身子斜靠在沙发上,没有焦距的双眼看着天花板。坐他右手边的黎元洪挺着肚子,一副耐心听孙中山先生演说的样子。

    孙中山上身微微前倾:“……北京与四国银行签署了垫款合同及监视开支暂时垫款章程。该章程规定,在财政部附近设立核计处,由银行和中国zheng府各任用一名核计员、签押向银行提款、拨款的一切支票,而且规定:关于各省发给军饱及遣散军队费用,须由该地方军政府备三联领饷清单,由中央政府委派高等军官及该地方海关税司会同签押,并须予该军官、税司以调查应需之便利。……这就给了列强以监督中国财政,甚至监督中**队的特权!”

    黎元洪毫不迟疑的顺着孙中山口吻说道:“若果监督,则应拒之。”

    李想目光悠悠地望着天花板,良久才叹道:“中国历来用款习为冒滥,不止洋人看不惯,我也看不惯。监督是为了杜绝贪污,是好事……”看到孙中山脸色变了,李想赶紧转口风道,“但是,也不能让洋人监督!”

    “当然不能让洋人监督!”孙中山颜色霁和,点头微笑起身离开沙发道,“倘四国利用中国现今财政困难而阻中国之进步,则国人必将发愤自助,设法在国中募集公债,以济目前之急。”

    又要搞募捐!李想忍不住偷偷的撇嘴。

    “我与克强兄主张在国内筹集资金,通过提倡国民捐、发行不兑换纸币来解决财政问题。由克强兄出面提出的国民捐方案,规定财产在五百元以上累进征收,工薪在十元以上者,捐纳十分之一,以三个月为限。”孙中山兴奋的说道:“发动民众,既可以聚集财富,又可以发扬爱国情怀,一举两得。”

    黎元洪不禁追问:“先生相信中国民间之多财?”

    孙中山微笑道:“中国窖藏资财甚多,如列强乘我之危,必将刺激国民,奋然应政府之求

    “搞募捐,难啊!”李想二郎腿翘起:“中国财政做好预算,财务政事公开、透明,全国民众做监督,洋人自然就没有话说,也没有理由提监督了!”

    黎元洪怔了一下,愕然问道:“政务公开,财务公开?”

    孙中山莞尔道:“这不谛是一场政治革命!比起搞国民捐,只怕更加的困难!”

    “这个监督的方法很难吗?”李想眉头不易觉察地轻挑一下:“当初左宗棠在湖南用过,胡林翼在湖北用过。无非就是政务公开,财务公开,这有什么难的。既然公开,就能生廉,既然廉洁,就能生出能力出来。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左、胡二公当初用这个招数,湖北湖南两个中等省份,特别是湖北还屡备兵灾,竟然就集中起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一举荡平了太平天国!民国要崛起,要刷新,就是没有四国银行团提出的监督案,也要反贪反腐!不然,再多的国民捐,不过是肥了贪官污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