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权宜-《理想年代》
第(3/3)页
黄兴还是欲言又止,他心里却是想:“早早与袁世凯和议,也不会出这幺蛾子!”现在说什么都迟了,叹息一声,也走了。
胡汉民一边不断琢磨着这个绝密消息怎么走漏的,一边给孙中山把大厅的门关上。
“吱~~砰!”大门关上,人都散去,冷清的大厅,只剩下孙中山独自坐那个宽大的办公桌前。
夜幕徐徐降下,大厅里一片黑暗笼罩,只在窗外有点点星光散落黯淡的星辉,可以看到孙中山漠然不动的孤寂身影。
直到夜很深,孙中山豁然起身,打开室内电灯开关。
孙中山微眯着眼睛,突然的光明使他的眼睛稍稍的不适应,不过很快适应过来。他立刻寻来文房四宝,亲手研墨。一边磨墨一边沉吟构思。
很快,墨已磨好,他把信纸铺开,提笔书写:
“太炎先生鉴:手书敬悉。此事弟非不知权利外溢之处,其不敢爱惜声名,冒不韪而为之者,犹之寒天解衣付质,疗饥为急。先生等盖未知南京军队之现状也。每日到陆军部取饷者数十起,军事用票,非不可行,而现金太少,无以转换,虽强迫市人,亦复无益。年内无钜宗之收入,将且立踣,此种情形,寓宁者俱目见之。召盛而使募债事,仍缓不济急,无论和战如何,军人无术使之枵腹。前敌之士,犹时有哗溃之势。弟坐视克兄之困,而环顾各省,又无一钱供给。以言借债,南北交相破坏,非有私产,无能为役。似此紧急无术之际,如何能各方面兼顾。且盛氏自行抵押,亦无法禁止。该矿借日人千万,今加借五百万,作为各有千五百万之资本。夫中国矿产甲于五洲,竞争发达,当期其必然。否则,专为盛氏数人之营业,亦非无害,此意当为时论扩之。至于急不择荫之实情,无有隐饰,则祈达人之我谅。”
孙中山随即又复函状元公张謇,把责任推给黄兴,希望状元公张謇出面为南京临时政府说话,平息舆论的批评:“来教敬悉,铁矿合办诚有如此所示之利害。惟度支困极,而民军待哺,日有哗溃之虞,譬犹寒天解衣裘付质库,急不能择也。此事克强兄提议,伊欲奉教于先生,故曾屡次请驾返宁。……而该件急迫,已有成议,今追正无及。……今日所见为独占无二者,他日当使竞争而并进。于众多矿中,分一矿利于日人,未见大害,否则以一大资本家如盛氏者专之,其为弊亦大。舆论于此,未必深察。先生一言,重于九鼎,匡救维持,使国人纵目光于远大,为将来计,而亦令政府迫于救患之苦衷,权宜之政策,免为众矢之的,不胜厚望。”
放下笔,双手轻柔太阳穴。一口气写完这样两封信,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此刻的孙中山也觉得有点精力不济。
小心把两封收好,还是觉着不踏实,在大厅背着手转了两圈,又招来胡汉民,嘱胡汉民也致函张謇,再作解释。
胡汉民表面点头称是,可他也不傻,作为始终参与机要的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先把自己与汉冶萍借款撇清关系,字里行间暗示此事乃黄兴所为:“来教奉读,并受孙先生属意敬复。此事弟未审其详,但于成议之后,略知其概。自一月以来,见克强兄以空拳支拄多军之饷食,……寝食俱废,至于吐血,度其急不择荫,亦非不知。今已成事,惟祈先生曲谅。并于舆论不满之点,稍予维持。……顾界于生死存亡之际,所谓临时政府,不过一革命稍大之机关。……惟在察彼所为,是否私利,……其事非常,其咎或可恕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