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鹿正肥(九)-《理想年代》
第(2/3)页
开化之风气自然也影响到山西的知识分子,都是非常早即受革命思想影响,倾向于革命和排满。
1904年,山西巡抚奏告清廷,官派50名青年去日本留学,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山西武备学堂的阎锡山。同盟会成立后,不少山西籍青年纷纷加入。此刻年轻有为的阎锡山,已经是山西同盟会的领袖人物。
眼看着全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山西同盟会员提出未来革命“南响北应”的计划。同时,阎锡山等青年发起了“铁血丈夫团”,组织了以军事目的为主的团体。1908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山西籍学生纷纷学成归国,分别进入陆军小学堂(即武备学堂)以及督练公所任职。
由于清廷要求新军协统以下军官必须由军授科班毕业的人担任,阎锡山等人顺利进入新军中充当教官和标统(团长)。同时,同盟会员还深入新军基层,广泛联合士兵,准备起义。诸如杨彭龄等9个正目(班长)的“双塔寺结义”,就是鼓动基层的典型事例。
辛亥革命前,太原新军从上到下,几乎都掌握在同盟会会员手中。当然,太原新军因先天不足,人员和装备都比不上武汉新军,但却是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如果阎锡山和吴禄贞结盟,历史可能会翻开新的篇章。
经曾高这么一提,李想的心也是扑腾扑腾的跳得欢快。可惜,李想在心里便没什么好感,这是历史留给李想的直觉。在李想的心里,阎锡山一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其野心在主义之上。因为他是一个非北洋系,而与蒋介0石打中原大战的人。两个人都是孙中山的学生,为什么要打?不是为了信仰和主义,只是为了心中填不满的野心和对权力不舍的欲望。
李想知道自己的斤两,他没有蒋介0石的大才,没有这个胆量养阎锡山。即使是与阎锡山合作对付袁世凯,李想也怕阎锡山在背后阴他。他阎锡山只要提前拿出两招抗日战争时期阴八路的招数,他李想便会成为光荣的辛亥烈士。
李想想到这里,连连摇头,“我看阎锡山不可靠。”
李想说阎锡山不可靠,曾高也就不再提。他其实挺相信李想的相人之术,因为李想看人却是挺准。曾高误以为李想和他家太爷一样身负相人奇术,其实李想就是懂一点点历史知识。大名人李想都知道,但是遇上吴禄贞之流,他就不知。
吴禄贞骑着一匹高大的东洋马,台眼一望滦州极其雄伟的城墙,只是再坚固的城墙,在大炮面前也像纸糊的一样脆弱不堪。吴禄贞嘴角挂着轻笑,被清廷椅为坚固城墙的北洋军,在革命的洪流冲击下也将变得如纸糊的城墙一般脆弱不堪。
满清的脆弱已经到了众判亲离,无人可倚的地步。袁世凯这样的不二臣子,世人皆知的活曹操也被请出山。还有像他这样明着被怀疑,早就该圈禁的人也拉出来用了。
吴禄贞接旨之后,连夜敢来滦州。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如果能张绍曾加入革命,这样的结果自然最好。即使不能,也能继续扣着北洋军资,这无疑是对湖北革命军最大的帮助。
吴禄贞远远的便看到张绍曾亲自带着亲卫在城门口迎接,在他的身后还看到不少老部下的身影。吴禄贞嘴角的笑意更加的浓了,加快马鞭迎上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