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印刷术-《三国大阴谋家》


    第(2/3)页

    刘禅用力点点头,说起诸葛亮,他满眼的崇拜掩饰不住,激动地道:

    “丞相大才,清廉如水且爱惜百姓,一应军务民政皆出丞相之手。

    他只有薄田十五亩,桑树八百株,除此之外,不求私利,连天子的赏赐都分赐众人。

    他常常教我需时时以百姓为念,必能名垂青史——

    丞相和冠军侯若是相逢,必能一见如故,一文一武,兴我大汉。”

    诸葛亮是千古人臣的典范,可这千载时光,也只有他一人而已,连赵昊自己都做不到诸葛亮这般为事业不计一切,

    不过他倒是没有忘记自己跟刘禅聊天的目的。

    “赵兄,听说你是这番禺赵家的扛把子啊。”

    扛把子?

    什么意思……

    赵钜一阵恍惚,不敢应答,赵昊温和地一笑,

    “不必害怕成这幅样子,一笔写不出两个赵,我又不会吃了你。

    听说你们的子侄积极参军,现在都是我们背嵬军的支柱豪杰,说起来,南海还是离不开你们。”

    赵钜的骨头都轻了几两,可他敏锐的感觉到,赵昊绝不是这么好说话的人。

    他之前就已经对赵昊的各种事迹做了一定的收集分析,还以为接下来赵昊肯定会如忽悠士家一般,诱他们行商分销这烟草茶叶,

    可没想到赵昊从袖中掏出一本线装书放到赵钜的手上,笑道:

    “此乃本官所着之《千字文》及注释,赵兄拿回去,可以给族内孩童开蒙,

    当然若是觉得不好,可以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虽然我也不会改。”

    赵钜一脸懵逼,他不知道赵昊什么时候居然对蒙学有了兴趣。

    他颤抖着手接过那本小册子,随手翻了翻,不禁咦了一声,满脸的难以置信。

    这年代左伯纸已经大行其道,成了文人书写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可纸的制造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且制造难度不低,所以竹简和帛依然作为书写工具,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

    可赵昊的这本小册子,纸张居然光洁有韧性,摸起来手感极好,跟这种纸比,什么左伯纸蔡侯纸都完全不值一提,

    而且……

    “草民斗胆,请教冠军侯这里面的文字是如何书写?”赵钜哆哆嗦嗦地问道。

    他一眼就看出,里面的这些文字绝不是用毛笔所写,而且他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知道赵昊不可能亲自抄一本册子送给自己。

    “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赵昊嘻嘻笑道:“岭南偏僻荒芜,不服王化,要传播圣人的学问,没有书本文字可怎么行?

    于是本官脑洞大开,呃,是心念一动,尝试用竹子、麻、桑、藤皮造纸,

    这样的纸张价格低廉,而且质量更加出众,以后人人都能用得起纸,这帛、简就不必用来书写了。”

    赵钜怔怔的看着赵昊,不知道这货到底在琢磨什么。

    赵昊哈哈大笑,道:“对了,光是造纸一节,倒是也没什么,本官为了偷懒,还特意发明了印刷之术。”

    “何为印刷之术?”

    赵昊扬了扬手中的册子,道:“这一本一本,若是全凭人抄写,还不是把人的手也累断了?

    更何况人抄总会有失误之时,这文章流传后世十有八九会有好多不同的版本,让后人不能真正了解先人之意。

    比如《道德经》里人人传颂的‘大器晚成’一说,跟前后文完全不对应,分明是别有用心之徒故意手误来误导视听,却以讹传讹,成了通行天下的微言大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