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专查亏空的钦差也不难,朕昔日带来的那二十万流民中有不少孤儿。” “另外,朕也选了不少阵亡官将的遗孤,将他们都放在兴明书院培养了许久,不少就专精财会之事,六年过去后,当年十来岁的,现在也差不多十六七岁,有的已经在锦衣卫和内廷二十四衙门对外诸事中历练过,自然可以让他们专查亏空。” “所以,清田也可以让他们去干。” “但是,现在最关键的是,你们吏部要辛苦一下,加快天下吏制改革的步伐!” “内阁下谕旨让你们吏部特简任命谁,你们吏部必须尽快完成文书。” “同时,你们吏部要尽快对报选官员的士子完成考选。” “再有,河南、山东、山西等宗室多的地方,你们要尽快派吏部官员去敦促他们的抚按完成三司考选之事,考选结束后,现场就由吏部官员批文书发官印,带回京来归档!” “总之,朕要你们吏部辛苦一些,加快吏制改革的效率!” “因为地方缙绅大户已经在嫌朝廷吏制改革的改的太慢了,朕给你们吏部每年的七十万公使费,可不能白花!” 朱厚熜这时说道。 吏部尚书赵璜听后忙拱手:“臣岂敢误国事,自当号召吏部上下齐心协力、尽快改正天下吏制!” 朱厚熜颔首:“很好!” 但赵璜这时又说道:“陛下,加快吏制改革,就得需要增加不少官员,而眼下又要开设宗学、宫学,还要派专员查亏空,臣恐大明实政学堂和兴明书院的学员和观政进士和在吏部报名选官的士人,还不够充任新增加的官额需求。” “朕知道,所以朕打算再开恩科,出事的地方限制其举业,以惩其地方不靖,没出事的地方自然就得开恩,鼓励其上进,以嘉奖其安分之德!” “但这得等礼部的官员先重新确定后再说。” 朱厚熜说到这里就看向御书房诸大臣:“现在议一议,新的主官任选,尤其是礼部和发生钦差遇害这几个地方的抚按。” “不管之前的礼部官员和抚按是称职还是不称职,有没有参与谋害钦差的事,但既然出了这么大的事,那他们就需要承担连带之责,至于他们到底怎么处理,是以后的事,现在新的主官需要马上任命。” 朱厚熜说后就又吩咐道:“先议礼部尚书的人选。” “陛下,臣举荐南京吏部尚书罗钦顺。” “罗钦顺学识通达,可为大宗伯。” 这时,首辅杨一清先言道。 而张璁则在这时奏议道:“臣举荐南京礼部尚书朱希周,因为此人有过在南直推广考选制的的经验。” 王琼则在这时说道:“臣亦举荐南京礼部尚书朱希周。” 王鏊则道:“臣附议元辅之奏,举荐南京吏部尚书罗钦顺。” 朱厚熜听后吩咐道:“取锦衣卫所奏两人言行来!” 于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