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猴生如戏-《我只想隐个居》
            
            
            
                
    第(1/3)页
    这一刻,猴子感觉得自己很失败。
    一脸创作了三个故事,连一只牛都无法打动。
    其实它创造的故事,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输出不足”。
    井里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
    白虎圣山第三峰的猴,只能接触四神兽山的一圈,还要除开谷里。
    阅历、见识、知识、闻识、经识、学识,这些有益于丰满它故事的元素“输入不足”,自然,它自己创造的故事就很骨感。
    创造不出能百读不厌的故事,也就完成不了老友的遗愿,更加不可能振兴一家。
    它每天抓耳捞腮,很烦躁。
    一烦躁,它就躲在安静的洞里,构思新故事。
    可是这样一来,它又变成了闭门造车。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此它没有再踏下山峰一步。
    直到400年前,一阵风从入口隧洞溜进了仙居谷。被地形所当,这阵风就困在谷里打着旋。
    当风势来到它的山头,风里传来了求救之声:“猴兄,快救余!”
    猴子凝目一瞧,风里还有一位“风一样的男子”,裹在风里“疯一样的”翻滚。
    它看起来像是吐过了,还是已经吐饿了那种。
    猴子看准时机,攀上树尖,跳起空中,把它从风里救了下来。
    “甚好,甚好!”
    “风一样的男子”安全后,没有先感谢它,而是出口成章:“山谷有义猴,攀上青云天。一跃三千里,摘下诗仙余……好诗!好诗!”
    “呲!”没有三千里,还不到三百米。
    那时的猴子多老实,刚刚跳起来大概也就250米,它的修为也不允许它跳三千里。
    “猴兄此言差矣!作为浪漫浪漫主义浪子诗人,夸张是最不能少的手法。”
    猴子:嗯?什么叫“浪漫”?
    诗人:浪漫就是充满幻想,不拘小节,大胆夸张,脱离实际。
    它说的几个词,猴子都暂时不能体会。
    倒是这家伙很是面生,上上下下打量了它许久,从未见过:你是谁?从青龙圣山来的?
    青龙圣山上的植物多,既然它是植物类,猴子也就这么认为了。
    风一样的男子是外来植物,凡动期八重。
    能到处跑了,就是还没达到化形期,有点驾驭不住狂风。
    他自诩为“浪子诗人”。
    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乘风而行,鸟瞰山河大地。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只要他随风浪上一浪,什么写诗的灵感都能找到。
    此番也算凑巧,赶上入口隧洞封印破碎,赶上一股风正好灌进这个山谷,赶上又正好被猴子救下。
    它刚介绍完自己的来路,忍不住就诗兴大发:余本诗仙先,心中狂浪浪。来此皆缘原……隔壁何咚咚?
    猴子:别管隔壁,那家伙一向如此。
    浪子诗人见主人这么说了,也不再纠结隔壁的震楼机。
    刚刚一进入这个山谷,就感觉到充盈的灵气。只可惜一直在翻滚,没看真切。
    慢慢环顾一圈,忍不住感慨道:余行遍神州,观尽人间,如此造化钟神,秀丽斐然的地方,实乃前所未见。
    猴子:这里风景也就这样。主要是灵气足,对我们修炼很有帮助。
    见惯了自然也就不惊讶了。
    这就是为什么,去到一个梦寐以求的地方旅游,你自己一脸兴奋,而当地人看你跟看傻子一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