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蓄势待发-《大明:我是万历他爹》
            
            
            
                
    第(2/3)页
    “所以,这个水渠要长一些,大一些为好!”
    “当然,具体的要卿和河道的官员们筹划!朕只是提个想法!”
    这个项目十分巨大,要消耗的钱财粮食人力是天文数字。
    要知道,朱棣仅仅是疏通了京杭大运河,就发动了十六万民夫,花费近千万两,花了五年时间才完成。
    而朱载坖要在土地贫瘠,黄沙满天,干涩枯涸的陕西挖开一条水渠。
    困难程度不言而喻。
    “你们商量好之后,给朕上题本,具体怎么挖,花费多少,做个大概的预估!”
    “钱你别担心,朕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支持你挖渠!”
    “此渠,朕志在必得,绝不退缩!”
    潘季驯领命行礼。
    “还有,就在此地立个石碑 ,待水渠完工之日,朕会再一次回到此地,看看陕西的变化!”
    “臣遵旨!臣恭候陛下!”
    ~~
    陕西镇。
    谭纶缓缓放下了皇帝的密信,看向了戚继光和王崇古。
    皇帝车驾进入陕西之后,戚继光来到了陕西镇。
    他还带来了两个消息。
    第一,命陕西镇派遣人手,到边境接收两万头羊。
    什么?哪来的两万头羊?
    朱载坖从右翼各部身上薅的。
    打仗的消耗很高,是时候让蒙古各部承担一些了。
    反正他们的牛羊多的是。
    因为这次明军是远征,所以方便携带的牛羊是军粮第一选择。
    毕竟要从嘉峪关一直打到哈密。
    而且,一路上的主要敌人就是鞑靼的散兵游勇,当地游牧民族,明军每收复一个城池都能得到牛羊补充。
    还记得朱载坖答应过要让将士们吃饱吗?
    指的就是这两万头羊。
    除此之外,七十万斛粟米油炒面也在准备之中。
    也是因为路途遥远,明军减少了主要的干粮-蒸饼和土炒豆。
    粟米虽然难吃,但饱腹感强。
    国库早就备好了1100万两的军饷开支。
    大军暂定三万人。
    第二件事,十日后,皇帝会来到陕西镇。
    皇帝给他的密信上,说了他会入阁的事情。
    因此,大军具体的战术,出征计划这几日必须商量出来。
    皇帝来到之后会检阅,然后带走谭纶。
    “陛下要我们在他来到之前,必须拿出具体的作战计划。”
    戚继光和王崇古对视了一眼。
    王崇古拿出地图和几本册子。
    镜头从地图特写拉到后面的朱时泰脸上。
    头发凌乱,眼睛布满血丝的他看着桌面,表情有些复杂。
    这是从嘉峪关到哈密的地形地貌图,还有一路上各个部落,军阀,当地贵族的关系说明书。
    今日凌晨才由朱时泰亲自送过来。
    哈密,上明朝最执着的一片土地。
    从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五失五得。
    从明初的帖木儿帝国,到成华年间崛起的吐鲁番,一直对哈密垂涎三尺。
    历史上的数次争夺,明朝一直是坚决出兵的。
    在弘治十七年,明朝再一次扶持当地首领,控制哈密。
    正德七年,满速尔攻占哈密。
    甚至一度把战火烧到了嘉峪关。
    嘉靖三年,明军又一次收复哈密。
    但仅仅一年后,又失去了。
    至此,明廷再无心思收复哈密。
    历史上,中原王朝要收复西域,都是因为北方威胁。
    汉武帝是想在匈奴身后插刀子,于是经略西域。
    唐太宗是彻底打垮了突厥之后,才经略西域,彻底锁死突厥死灰复燃的可能。
    明朝时期,西域也一直是草原各部的拉拢对象,甚至可以说是大后方。
    朱载坖是不会把这么大的战略空间,白白扔在那里不管的。
    只有控制了西域,才能让草原彻底安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