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京都之中推动这样的事情,谁能够做到?能够做到这样事情的人很多么?” 李渊一愣,继而说道:“不多。” “也就是皇帝、杨坚两方。” 他有些困惑:“这不是与之前的分析方法一样么?只能推断出杨氏与皇帝。” 陈湛看着李渊有些无奈:“那是这一次的事情过于明显了,如果事情没有这么明显呢?” 他继续问道:“继而从“谁需要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看。” “杨坚目前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地步,他需要做这样的事情来推动自己的脚步么?” 李渊不假思索:“不需要。”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答案,因为杨坚的确不需要在这个时候做这样的事情,他还没有回到自己应当回到的官位上,即便事情这般发展,他同样无法回到那个位置上把控权利。 那这件事情对于杨坚来说有害无利。 他迷惑的摇头:“可皇帝同样不需要啊?” “是么?” 陈湛不置可否的说道:“一片水域如果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打鱼人如何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鱼?” “唯有将水搅浑,他才有机会去阻止杨坚。” “两个人都需要时间。” “皇帝必须是要抢在杨坚准备好一切之前将水搅浑,而杨坚则是需要等待自己准备好了之后再动手。” “这么看的话,无论这件事情皇帝是否受益,他都必须要做。” 陈湛感慨的说道:“当然了,皇帝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用意”在的,甚至我怀疑,早在十年前他登基的时候,便准备这么做了。” 李渊神色更加茫然了。 “你且看着吧。” 陈湛低声说道:“皇帝的动作马上就来了。” 万岁十二年,秋冬。 随着冬日的第一场大雪落下,皇宫中也正如同陈湛所预料的那样有了动作。 万岁帝对于民间这种沸沸腾腾的“反抗”表示了不满,但在众多朝臣的劝诫下将这种不满忍耐了下来,而朝堂上商议出来的结果是“皇帝需要妥协”。 是的。 这些屁股决定脑袋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让皇帝妥协,既然那些人不满意佛学并匠人科的出现,那将其取消就是了。 这又不碍事。 他们甚至觉着皇帝也会妥协,因为皇帝的爱好难道不是“伶人戏子”以及“道士”么? 佛学以及匠人并不重要。 但当这个决议通过尚书台、中书门下的审核,送到了皇帝面前的时候,却遭受到了皇帝激烈的反对。 万岁十二年,冬。 皇宫勤政殿 张安年直接将手中的折子丢到了面前人的脸上,锋利的书页直接划过这人的脸颊。 “你瞧瞧这说的都是什么!” “让朕妥协?” “朕凭什么妥协?!就凭一堆贱民么?” 他冷笑一声:“给朕传召中书门下尚书的令首过来!” “朕要好好的问问他们,两个耳朵中间到底是什么东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