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心虚的忠诚-《大清话事人》
            
            
            
                
    第(3/3)页
    重臣们听的瞠目结舌,纷纷表示这太奢侈了。
    最终,
    只在近卫军团配备了茶叶~
    这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能够在大营里架起锅煮一碗茶水,简直是战场顶级享受。
    ……
    连续5日,
    从京口到江都,挂着吴军旗帜的船队来往络绎不绝。
    李郁甚至把自己的机要处一分为二,将一半人暂时拨给林淮生帐下听令。
    林淮生颇为感激,
    他已经化身人形电脑了,各类信息在脑海中不断增加、更新。
    指挥庞大的登陆大军,他需要更多的参谋更多的传令兵。
    好在最关键的物资运输终于告一段落。
    火炮、火药、枪子炮弹、帐篷,目前充裕。
    船队改而运输粮草,
    大军不可能一直靠干粮,还是要吃大米白面的。
    期间下了2场雨但没有影响。
    ……
    “总指挥,陛下的信~”
    林淮生接过、拆开,阅读后默默收起。
    如今,
    他识字接近2000,正常阅读并且草拟公文并无难度。
    “~淮生见字如面,若我军登陆事宜一切就绪,时间流逝,清军仍按兵不动,海兰察则为我吴国大敌!寡人认为,当前野战为首要,攻城为次要。扬州城并非关键,而是会战胜利一方的添头。”
    林淮生仔细读了3遍,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不出意外的话,
    最终自己节制的总兵力将接近4万人,而当前吴国的陆军水师巡警全部加起来,也就勉强7万人。
    陛下这是何等的信任与魄力。
    败不起,平局都不行,必须赢,而且是大赢。
    “来人。”
    “末将在。”
    “清军江北大营,有动静吗?”
    “回总指挥,根据斥候回报,清军按兵不动,大营戒备森严,并无主动出兵的迹象。”
    ……
    林淮生踱步,
    冷不丁问道:
    “淮安那边有动静吗?”
    “刘署长那边传来的情报称,5万淮西新军拔营至射阳湖以南的兴化镇驻扎,汉军骁骑营仍驻淮安府南侧10里,背靠大运河。另外有个情况,江北官府士绅积极供应以上两处大军的粮饷。”
    “知道了,下去吧。”
    林淮生在大帐内来回踱步,望着悬挂的那面巨大江北地图。
    从北往南,淮安、扬州、仪征依次分布,被大运河串联起,就像是一张拉开的弓,箭头朝向东边。
    这张弓的第1箭,目标却是角斜场。
    ……
    角斜盐场,也称角斜场,隶属于两淮盐运司在黄海之滨的数十个盐场之一。
    自从宋代名臣范仲淹在此修筑海堤成功后。
    堤外,晒盐。
    堤内,运盐。
    两淮盐运司在这设置了盐场衙门。
    如今的场官,却是情报署的人。
    银弹开道,盐商护航,轻松就掌握了角斜盐场周围千余亩的滩涂。
    而随着四大总商集体投吴,
    扬州知府胡佐佑也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凡是盐商的产业全部充公,凡是盐商推荐的人全部拿下,凡是曾在盐商底下做过事的人全部抓捕。
    如此积极,
    一半是出于报复,一半是出于恐惧。
    胡佐佑最近天天做噩梦,
    吴军潮水一般的杀入扬州城,自己走投无路,投火自尽。
    大火中,
    郑谨生一动不动的看着自己,笑的很阴森。
    梦境过于逼真,
    以至于他醒来满头大汗,心脏跳的不能自己。
    ……
    “府尊,这是涉盐商逆匪案的犯人名单。”
    胡佐佑看也不看,大声说道:
    “抄家所得银钱,如数押送江北大营。”
    快班班头又低声说道:
    “其实您还漏了一个重要案犯。”
    “谁?”
    “角斜盐场场官饶克华,当初是江首总亲自保举的。”
    “那还等什么,抓!”
    “府尊,怕是不好抓。”
    “你什么意思?”
    “他在角斜盐场蓄私兵,修堡垒。只怕城守营去了也攻不下来。”
    “吴贼在江北的活动居然猖獗到这种程度了?以前怎么没人报官?”
    班头低着头,
    心想那是江首总推荐的人,谁他娘的吃错了药,敢点他?
    ……
    胡佐佑来回踱步。
    突然,他兴奋了起来:
    “备船,去淮安。”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