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吾皇万岁-《明朝败家子》
            
            
            
                
    第(2/3)页
    久而久之,公羊学开始逐渐被抛弃,儒生们开始理性的选择了新的学问,不再崇尚征战,也不再对任何战争有兴趣,他们更向往安定,失去了进取之心。
    大环境,是会改变一群人的。
    而如今,当这群狗东西,发现原来征战,竟可以带来如此巨大的收益时,此时……心态自然而然也就会产生变化。
    当然,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啊。
    普通人若是改变了思维,大抵还晓得脸红的。
    可读书人显然不同,他们依旧还能振振有词!
    胆小怕事的时候,他们会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突然想拿起刀来的时候,理由就更多了,各种举大义的名义,总能给你一套完美的说辞。
    方继藩居然……将一群人改变了。
    “咳咳……”方继藩咳嗽,感慨道:“这些家伙,真的没有道德啊。”
    一番感慨,方继藩觉得自己的脊梁挺直了一些,竟越发觉得,自己像黑夜中的一道光,烂泥中的一朵白莲花。
    他眯着眼:“要半个多月,才能将奏报送到?”
    “是呢,这定是加急送的,可从泉州至京……路途有些远。哪怕是急递铺加急……”
    方继藩挥挥手:“知道了,立即给我滚蛋,还有……叫太子来……”
    ………………
    陛下恩准了廷议。
    这让不少人磨刀霍霍。
    谢公既然挑了头,又恩准廷议讨论,此时……不少人便摩拳擦掌了。
    大明的臣子们,还是很敢说的。
    虽然最近陛下狠狠杀了这风气。
    可迁徙士绅,太过分了,这士绅之中,有不少都是百官们的亲族啊。
    想到亲族们被流放在外,谁咽的下这口气?
    现在吕宋和大明相隔着大海,家人的音讯全无。
    虽是吕宋巡抚那里,送来过一次奏报,说是安顿的妥妥帖帖,可大多数人,对此也只是呵呵……
    这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什么叫妥妥帖帖,天知道死了多少人,多少人欲哭无泪。
    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朝廷能恩准士绅们回大明来,奉还此前虢夺的土地。
    实在不成,就当是泄愤也好。
    毕竟,出了事,有个高的顶着,不是还有谢公吗?
    过了三两日,恰好到了月中,廷议开始。
    弘治皇帝显得闷闷不乐,脸色极不好看,毕竟,这廷议表面上是针对着西山迁徙士绅不力,可又何尝不是针对朕呢。
    第(2/3)页